上海药物研究所耿美玉教授研究团队通过药物筛选发现九期一®有效物质
九期一®获得中国药物临床试验批件
九期一®完成Ⅰ期临床研究
九期一®完成Ⅱ期临床研究
绿谷启动九期一®Ⅲ期临床研究。该研究是中国首个大型抗AD药物的Ⅲ期临床试验,以上海交大附属精神卫生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为负责单位,来自全国34家综合医院和专科医院排名前十的三甲医院的临床研究者参与该试验
7月,九期一®Ⅲ期临床研究揭盲。结果显示,九期一®在认知功能改善的主要疗效指标上达到预期,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和临床意义
12月,“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在国家博物馆展出,其中展出了我国自主研发的8种创新药物,九期一®位列其中
9月,上海药物研究所耿美玉教授团队于《细胞研究》(Cell Research)发表论文指出GV-971可重塑肠道菌群,使紊乱的代谢产物正常化,减少外周免疫细胞向大脑的浸润,缓解神经炎症,减少Aβ沉积和tau磷酸化,改善认知功能
11月,九期一®获批在中国上市
4月 ,《柳叶刀》(The Lancet)杂志发表AD综述,将九期一®归类为可抑制神经炎症的AD疾病修饰疗法
12月,九期一®进入国家医保目录
2月,美国华盛顿大学David M. Holtzman教授及芝加哥大学Sangram S. Sisodia教授共同通讯在《分子神经变性》(Molecular Neurodegeneration)发表脑肠轴重磅研究,背对背验证GV-971靶向菌群-胶质细胞-淀粉样蛋白轴,减轻神经炎症和Aβ斑块的作用机制
4月,九期一®上市后研究中期分析完成,结果显示九期一®单药在轻中度初治AD患者中展现出逆转病程的潜力
5月,上海药物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学等多家科研机构于《中国药理学报》(Acta Pharmacologica Sinica)发表重要成果:GV-971可能与甜味受体相互作用,导致储存的Ca2+释放,进而增强瞬时受体电位A1介导的Ca2+进入。因此,肠内分泌细胞释放5-羟色胺和胆囊收缩素,激活迷走传入神经,影响脑功能
7月,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于《中枢神经系统神经科学与治疗学》(CNS Neuroscience & Therapeutics)发表重要成果:GV-971在小鼠模型中减轻视神经脊髓炎的进展,并逆转肠道微生物群的改变和相关的外周异常
11月,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耿美玉研究团队在《细胞发现》(Cell Discovery)发表研究,揭示GV-971靶向菌群的作用机制—拮抗肠道菌群毒力因子Rib介导细菌与肠道上皮细胞的互作、抑制外周炎症